【推荐】今晚这位北斗总师感动中国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504所
时间:2025-03-03 14:57:16 浏览量:0
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揭晓。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谢军入选。谢军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十多年来,他先后带领团队研制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系统,为中国北斗走向世界、服务全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
1978年,谢军以优异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就读于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就投身航天事业,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4所,从一名天线技术员干起。在504所,谢军先后参与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等重大项目的研制。他也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504所的主要负责人。
2004年,我国正式立项建设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谢军出任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北斗二号系统要服务整个亚太地区,需要14颗卫星,任务量是北斗一号系统的3倍以上,每颗卫星的产品数量和技术难度也比北斗一号卫星大很多。更紧迫的是时间!导航卫星的频率资源和轨道位置资源自申请起有7年时限,一旦超时不用就将作废。2007年4月17日就是一个生死时间节点。
2007年4月14日凌晨,长征火箭拔地而起,将北斗二号系统第一颗中圆轨道试验卫星送入太空。两天后的16日晚,这颗卫星成功发送信号,抵达地面。此时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空间频率申请失效时间,仅剩不到4个小时。在西安飞控中心大厅,谢军和工作人员紧紧拥抱,激动地流下泪水。
2009年,在北斗二号系统稳步建设的同时,北斗三号系统立项。北斗三号系统的目标是面向全球。这对卫星、系统都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辗转北京、上海、西安、兰州……与各研制单位沟通每一个技术方案。他要求极高,即使是最熟悉的老部下,只要活儿没干好,照样拍桌子。北斗卫星导航,必须要使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星载原子钟。做产品试验时,谢军一直守在车间,36个小时不合眼。
最终,研制团队啃下了关键核心技术,北斗三号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北斗系统全球实测水平定位精度均值达到了惊人的2.3米,通过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还能提供最高厘米级的定位服务。
在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谢军团队还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的时间,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
如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早已服务各领域。在北京,安装了北斗终端的物流车每天将商品准确送达千家万户;在京津冀,北斗智能装备助力京张高铁高效、精准运行;在茫茫大洋,北斗设备可以让船员们随时报告位置,一旦遇险及时求救。
北斗好用,用好北斗,这一直是谢军的心愿。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和同事们还在全力做好卫星的在轨运行管理与技术支持,“要让北斗卫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连续可靠的信号、多样优异的服务。”谢军说,同时面向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研究也已经开始,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航 和冠欣
编辑 杨萌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