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辉煌的浙江“盐都”

时间:2024-12-11 14:04:12 浏览量:0


摘要: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跨海大桥车辆川流不息,宁波杭州湾新区这片曾经的茫茫滩涂、交通“末梢”,一跃成为投资热土、生态新城,成为宁波对接上海的新高地。曾几何时,这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跨海大桥车辆川流不息,宁波杭州湾新区这片曾经的茫茫滩涂、交通“末梢”,一跃成为投资热土、生态新城,成为宁波对接上海的新高地。

曾几何时,这块大桥南岸353平方公里的区域还是荒芜滩涂。清初起,宁波杭州湾新区所在的慈溪庵东镇历为余姚县辖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始围筑四塘,直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塘外晒盐塘内种地。随着海涂淤张、筑塘围涂,境域不断北扩。1928年设庵东镇,1940年设庵东区,1949年6月建立庵东区人民政府。

庵东一度因盐成为特区,是当时独立于余姚县的县级盐区。

正在负责编撰《庵东镇志》的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办公室调研员应建勇介绍,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历史绕不开曾经辉煌的老盐场。民国五年(1916年)余姚盐场场署自石堰(今横河镇)迁到庵东后,始称庵东盐场,一直为浙江省第一大盐场,亦是全国十大重点盐场之一,全场拥有96500亩盐田,其产量长期为全省之冠,号称“浙江盐都”。抗战爆发后,镇海封港,庵东成为浙东沿海对外重要运输通道,原在宁波的海关、邮局、各转运机构及旅社、酒店等纷纷迁至庵东,一时商贾云集,夜市如昼,被誉为“小上海”。新中国成立后,曾建立过许多以发展工农业为目的的“矿区”“盐区”“林区”等特区,行政级别一般为县级。1950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庵东盐场特区,原庵东区人民政府改名为庵东盐区人民政府,余姚盐务分局更名为浙江省盐务管理局第一分局。1953年5月撤销庵东特区建制,翌年4月又恢复,并直属宁波专署领导,可见当年庵东盐场地位之重要。1956年6月,庵东盐区改为庵东区,划归慈溪县管辖。

从清代开始的煎灶煮盐(煎熬),到一块块木质盐板上晒盐(板晒),再到1960年后在滩地中压成的晒场上晒盐(滩晒),最后到晒场上铺设利于吸热的黑色塑料厚膜,在膜上晒盐,庵东盐场历经了单位面积产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而一步步提高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2年)是盐场裁废期,然而此时的庵东盐场加速发展,其向国家缴纳的盐税,一度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50年,庵东盐场上交的盐税占全省盐税的63.2%,占宁波地区盐税的96.7%,相当于杭州市一年的全部税收。

自1949年至1978年,庵东盐场共产盐363.96万吨,占全省同期总产量的38.3%。最高为1967年,产盐22.94万吨。1980年以后,盐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远低于农业和养殖业,更低于工业,盐民不愿晒盐,盐田转产面积增大。至1987年底,已有85%的盐田转农,全场只剩下盐田1万余亩,年产量仅剩1万余吨。1993年,盐田大量改为农田后,庵东盐场产盐量占全省总产量的比重已下降到1.8%。

21世纪初,三北盐场中坚持到最后的庵东盐场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编的《慈溪盐政通史》大事记中记载:“2001年11月9日,慈溪市最后810亩盐田废转。有着千余年产盐历史、曾是江南最大盐业基地的庵东盐场(前身为余姚盐场)结束产盐历史。”短短的文字里,带着深深的眷恋。(记者 徐欣)

断桥铝门窗

高端门窗

高档隔音降噪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