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大山脱贫“三重奏”
时间:2024-12-11 10:24:39 浏览量:0
2020-08-20 11:11:27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遂川8月20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李书哲 刘祖刚)雾蒙蒙,山重重。在赣江以西的江西遂川,故事总离不开大山。
多少年前,在草林创办第一个红色圩场、迎来首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胜仗五斗江大捷、长征先遣部队红六军团从横石出发……山是人们的庇护,是大地的脊梁,也是奔向小康的屏障。
穷则思变。脱贫攻坚,让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迎来转折,一个个深山密林里的小村落变了模样。截止目前,全县共脱贫22370户,共退出90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5.96%降至0.16%。2019年4月28日,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产业孕育好日子
5分钟,是大汾镇石狮村脱贫户古永平从家走到扶贫车间的时间;8小时,是他每天的工作时长;4千余元,是他每个月的收入。以前是贫困户的他,如今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收入:“这里比外出务工更攒得到钱,也方便照顾一家老小。”
在遂川,自2016年起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15万余人、年均增收3.6万元,目前规范运营的扶贫车间25个,共吸纳贫困劳动力162人、年均增收2.2万元。分布在各个村镇的鞋厂、手提袋厂、链条厂……不同的车间串联起了长效脱贫的源头活水。
长效脱贫还得解决就业难题。疫情过后,位于工业园区东区的江西智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用工量不降反增。县委县政府抓实稳就业,确保返乡贫困劳动力持续就业增收,并累计开发河道保洁员、村庄保洁员、图书管理员、生态护林员等就业扶贫公益岗3千多个。
政策托底好前景
“十三五”期间建设集中安置点44个,搬迁群众2231户,其中贫困户1332户……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扶贫政策和政府托底。
汤湖镇白土村的张永茂,原本住在偏远的“牛塘窝”,到圩镇来回得3个多小时。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一家子欢欢喜喜地搬进了“安石坳”移民点。如今,进茶厂学会技术的夫妻俩,买了制茶机,自己当起了老板。
为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下半篇文章”,2019年以来,当地从发展产业、实现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搬迁贫困群众进行全方位扶持,吸纳了408户贫困户分别加入光伏和旅游合作社;产业基地务工方便222户搬迁贫困群众就业;给386户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信贷;为655名贫困人口办理低保。
文明带来好面貌
行走在遂川城乡,一座座新时代宣讲所星火燎原。以百姓屋场会、茶乡夜话等方式,当地大力开展感恩立志教育行动,深入宣讲扶贫政策,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精气神,于润物无声中构筑心灵家园,沉淀文明乡风。
扶出的是志气,夯实的是人心。技能培训、雨露计划、产业指导,增强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本领;生产奖补、信贷扶持、评选最美脱贫户等感恩自力激励行动,提高了贫困群众主体意识。同时,深入开展“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实行贫困户积分制管理。
如今,“脱贫光荣”的理念深植群众心中,成千上万的贫困户鼓足干劲誓要摘掉贫困帽:左安镇东光村的80后村民朱小彬再也不打麻将,干起了铝合金门窗安装,家里从土坯房搬进了新盖的砖混房;衙前镇衙前村的“独臂牛倌”李良浩勤勤恳恳,养牛脱贫致富,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大山脱贫“三重奏”,萦绕着幸福的旋律。
编辑:白胜利